各种白蚁介绍
发布日期:2024-12-12
编辑:管理员
(1)家白蚁:①有翅成蚁,体黄褐色,头褐色,翅透明,淡黄色。兵蚁,头椭圆形,黄色,最宽处在头前端有明显的额腺,上颚发达如镰刀状,黑褐色。腹部淡黄色。②工蚁:头圆形,淡黄褐色。腹部乳白色。③蚁后:无翅,头、胸、腹部红褐色。腹部发达,筒形。
(2) 黑翅土白蚁(见图版45):①有翅成蚁:体背和翅黑褐色,腹面棕黄色。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个淡色的"+"形纹。足淡黄色。②兵蚁:头卵形,橙黄色,头最宽处常在中、后段。上颚发达,镰刀状,左右各具一个齿,但左齿较大。胸部淡黄色。③工蚁:头近圆形,黄色。胸腹部灰白色。④蚁后:无翅,头、胸棕褐色。腹部膨大,淡黄色。
(3) 黄翅大白蚁:①有翅成蚁:头、胸和腹背面红褐色,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淡色的"+"形纹;翅黄色,足棕黄色。②兵蚁:大兵蚁头部特别大,最宽处位在头壳的中后部,深黄色;上颚粗壮、镰刀状,黑色,右上颚无齿。小兵蚁体形比大兵蚁小得多,体色较淡;头卵形,后侧角圆形。③工蚁:大工蚁头圆形,棕黄色;胸腹浅棕黄色,前胸背板宽约为头宽的一半,前缘翘起;腹部膨大如橄榄形。小工蚁体色比大工蚁浅,其余与大工蚁略同。④蚁后:头、胸部黑褐色,无翅,腹部椭圆形,红褐色。
(4) 土垄大白蚁:①有翅成蚁:头、胸、腹背面均棕红色;翅棕黄色,足淡棕色。②兵蚁:分大小兵蚁。头部稍平、光滑,暗红棕色;上颚镰刀状,其前端棕黑色,基部色与头部相同;胸、腹部棕黑色。③工蚁:分大小工蚁两种。头棕红色。近圆形;腹部橄榄形,背板棕红色,腹节间处肉色。④蚁后:头、胸部棕红色,无翅,腹部特大淡黄色白蚁属于具有社会性组织的害虫;常在地下筑巢,蚁巢有主、副巢之分,副巢大小不等,分布于主巢周围,主、副巢之间有蚁路相通。一巢中有不同形态的个体群,而且有明显分工。兵蚁负责保卫蚁巢,工蚁负责筑巢、采食和抚育幼蚁,蚁后和蚁王繁殖兵蚁和工蚁。除王族和补充王族只有一对或数对外,其余的兵、工蚁常有或数千至数百万头不等。
(1) 家白蚁:属土、木两栖白蚁,常在阴暗潮湿、树龄较大、树干较粗、生长衰弱的植株干内,或在较潮湿的高坡、沟边等地方筑巢。巢世型,一巢的蚁群可达500多万头。每年5-6月为有翅繁殖蚁向外飞翔每殖期,一群可分飞2-3次。在泥路保护下取食活动,有互相舐吮身上污物的习性。有翅成蚁有趋光性。
(2) 黑翅土折蚁:此蚁常在地下筑巢,群体有100万-200万头。冬季在主巢内越冬,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活动为害。工蚁在土中咬食果树的根,或出土沿树干修泥路咬食树皮。4-6月,当天气闷热或雷雨前后的傍晚,有翅成蚁分飞出巢。短期群飞天空后落地配对,脱翅钻入土中筑新巢,成为新蚁群的蚁后和蚁王。主巢在地下60-90厘米深处,周围有菌圃。新建蚁巢是一个小腔,3个月后出现菌圃,是工蚁培养作为食料的真菌的场所。主巢和菌圃之间有蚁路相通。有翅成蚁有趋光性。
(3) 黄翅大白蚁:在地下1-2米深处营巢,每年4-6月,有翅繁殖蚁进行分群每殖,一般分飞5-10次,多在闷热或大雨前后的傍晚分飞出巢,经短期飞翔、脱翅、配对,然后在适当的地方入土筑新巢。营巢后6-7天开始产卵,卵期40天左右,若蚁经4个多月发育成工蚁,经7-8个月发育成有翅成蚁。有翅成蚁有趋光性。
(4) 土垄大白蚁:该蚁用泥筑巢,蚁巢分地上的地下两部分。地面部分隆起,大的如坟堆,小的似小土堆,高达1米左右;地下部分巢深30-70厘米,也有1米多深的。巢内有较大的空腔,腔内由厚薄不等的泥片骨架组成,在泥骨架中有大小不一的菌圃。每年4月、7月为有翅繁殖蚁的分飞期。有翅成蚁有趋光性。
白蚁类活动隐蔽,喜欢阴暗温暖潮湿的环境。在干旱季节,白蚁以取食植物、增加取食量来补充其所需的水分,因此,干旱天气白蚁为害严重。凡属于红、黄壤土的果园,白蚁易发生,受害较重;新荒地的果园,白蚁发生量大,受害较严重。
上一篇:白蚁种类
下一篇:没有了